今年我六十三岁。
数日前女儿邀请我去三亚,但是我有事不能出行,几位好友知道了,纷纷请我吃一日三餐。传统文化中,六十三有个关(坎)。生日当天,天不亮离家,零点后才能回,这叫“过关”。
过关不过关,我并不在意。这只是一种文化,一种习俗,而且各地都有不同。“过关”这一习俗来源于孔孟二子,他们分别是在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而寂。凭借世人对孔孟之道的信仰,这似乎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,就像俗语流传的那样:“七十三、八十四,阎王不接自己去”。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这两个年龄点是一个“命坎”,连长寿的圣人都跨不过去,普通人就更不容易了。
孔夫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。儒家不仅是学派,甚至上升为教派。因此,明清瓷器许多绘画题材是佛道儒三教合一。
儒家思想作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,在中国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。儒家思想在其自身的思想中提出了“比德于玉”的教化观念。君子比德于玉,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雅士洁身自好的追求。古人佩玉,不仅是为了威严、高贵和美感,也是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做人要注重道德,讲究情操。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,被赋予了吉祥如意、祈福驱邪、幸福长寿,并带来福祉等多重美好的寓意。至此,爱好玉石者众多,就连王公贵族死后都要随葬玉石。
随葬的玉石我不玩,许多藏友把墓里出土的玉(包括死人嘴里和肛门里)携带在身边把玩,感觉有点?人。
我也喜欢玉,新玉老玉无所谓。
我喜爱的一块新玉是一个籽料原石。十多年前,我在朋友宴请之余,无聊时在一藏友发的朋友圈中看中这块玉的。这不仅是和田籽料,同时也是画面玉。玉面天然和田风光,玉龙河晨光普照,岸边胡杨枯黄。一幅中国画,一幅天然的中国画!玉是和田料,画是和田风光。好玉随缘,我收下上天所赐,爱不释手。
老玉也有几块,所谓老也不老,不过是清代的而已,其中有一个是籽料挖的印盒,洁白无瑕。
我玩玉不专,专的人有一位大家朋友,今年也六十有三,是金锋先生,他是南通收藏家协会会长。其实他玩也好,我玩也罢,玩的是心情,玩的是雅,玩的是缘。